焦点新闻

让品牌点亮中国!今天,人民日报社社长宣布了一个大动作

发布时间:2018-12-26 16:32:52    浏览次数:
       12月26日,第四届中国品牌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改革新动力,品牌新未来”为主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人民日报社社长李宝善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庹震主持开幕式。


1.jpg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致辞


2.jpg

▲人民日报社社长李宝善致辞


3.jpg

▲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庹震主持开幕式


       中车、伊利、格兰仕、蚂蚁金服、五粮液、京东等近百家知名企业负责人,以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300多人齐聚一堂,围绕改革开放40年品牌发展历程,共商品牌建设良策,共绘品牌发展远景,为“品牌大国”向“品牌强国”跨越聚合力、增动力、添活力。


       本届论坛还启动编制中国品牌发展指数,公布了“新时代品牌强国计划”新入选企业,同时发布了新书《中国品牌强中国》。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徐福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党组成员陈钢,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王一彪,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吕岩松,共同启动中国品牌发展指数。


4.jpg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品牌建设提出极为强烈的要求。如何培育壮大品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社社长李宝善分享了他的思考和建议。两千字的致辞,干货很多,值得一读。


精彩速读


【关于我国品牌建设和发展,李宝善给出了一个判断】


       我国品牌建设和发展与经济提质增效的要求还有差距,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还有差距。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是一道必须迈过的坎。


【培育壮大品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李宝善支了三招】


       第一,提高“品牌强国”的认识站位。


       深化对品牌建设的认识,需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认识理解,营造全民培育品牌、争创品牌、擦亮品牌、呵护品牌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风尚。


       第二,增强“品牌兴企”的行动自觉


       必须强化品牌是企业生存之基、发展之要的认识,大力倡导品质立牌、科技创牌、匠心护牌的企业精神,让品牌意识扎根企业每一个员工心中,贯穿每一道生产工序,渗透每一个价值创造链条,以实际行动回应“国货当自强”的呼声,擦亮更多“金字招牌”,打造更多“百年老店”。


       第三,强化“品牌为民”的责任担当。


       要充分认识到,强化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是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内在要求,是改善民生福祉的根本路径,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然选择。


【推动中国品牌建设,李宝善宣布人民日报社的一个大动作】


       本次论坛上,我们还将启动“中国品牌发展指数”编制发布工作,坚持以科学性、公正性、专业性标准进行数据收集、模型建构、指标设定、公众参与,以期助推品牌强国战略。


       我们将进一步与社会各界通力配合、大力协作,发挥全媒体、多渠道、广覆盖、融合传播优势,扶持中国品牌,服务中国品牌,宣介中国品牌,助力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的中国品牌,让品牌点亮中国!


5.jpg


致辞全文


让品牌点亮中国

——在第四届中国品牌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8年12月26日)

人民日报社社长李宝善


       尊敬的辜胜阻副主席,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大家出席第四届中国品牌论坛,就加快新时代中国品牌建设、推动品牌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探讨交流。首先,我代表论坛主办方人民日报社,对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称心、用得舒心。


       供给与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两者的关系,本质上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经济发展的规律是,供给与需求对立统一,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没有需求,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没有供给,想买的东西买不到,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说到底,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力水平决定消费水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根本上要靠供给侧推动。一次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一次次生产力跃升,创造出全新的产品和消费体验,形成前所未有的供给能力,而市场则以波澜壮阔的交易生成进行回应,由此推动经济发展。


       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品牌建设提出极为强烈的要求。品牌依托质量、反映质量、代表质量,在市场上,品牌就是质量的代名词。必须看到,我国品牌建设和发展与经济提质增效的要求还有差距,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还有差距。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是一道必须迈过的坎。


       为推动品牌建设,人民日报在2015年举办首届中国品牌论坛,发挥媒体优势,搭建交流平台,凝聚社会共识,助力品牌发展,得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企业界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4年来,我们在重要版面开辟“中国品牌中国故事”专栏,累计刊发报道近200篇;组织百余名记者,开展“中国品牌调研行”;推出“中国品牌强国计划”,扶持民族品牌,培育自主品牌,做优传统品牌;组建“中国知名品牌联盟”,推动互帮互助,促进互鉴互学。本次论坛上,我们还将启动“中国品牌发展指数”编制发布工作,坚持以科学性、公正性、专业性标准进行数据收集、模型建构、指标设定、公众参与,以期助推品牌强国战略。


       品牌兴则经济兴,质量强则国家强。利用这个机会,我就培育壮大品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谈三点看法。


       第一,提高“品牌强国”的认识站位。品牌建设事关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事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事关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竞争力,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工程,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抓好品牌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既是经济要求,也是政治任务。深化对品牌建设的认识,需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认识理解,营造全民培育品牌、争创品牌、擦亮品牌、呵护品牌的价值取向和社会风尚。


       第二,增强“品牌兴企”的行动自觉。企业是品牌建设的主体。对于企业来说,品牌代表着市场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代表着价值链和客户群,代表着竞争力和利润率,是成绩单,是承诺书,是通行证。对于企业家来说,品牌塑造体现的是创造价值的责任,是资源配置的能力,是服务社会的贡献。必须强化品牌是企业生存之基、发展之要的认识,大力倡导品质立牌、科技创牌、匠心护牌的企业精神,让品牌意识扎根企业每一个员工心中,贯穿每一道生产工序,渗透每一个价值创造链条,以实际行动回应“国货当自强”的呼声,擦亮更多“金字招牌”,打造更多“百年老店”。


       第三,强化“品牌为民”的责任担当。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的这一重大判断敏锐把握住了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体现了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执政取向。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创造美好生活,生产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满足消费需求。要充分认识到,强化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是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内在要求,是改善民生福祉的根本路径,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然选择。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一直高度重视品牌宣传,致力推动品牌建设。我们将进一步与社会各界通力配合、大力协作,发挥全媒体、多渠道、广覆盖、融合传播优势,扶持中国品牌,服务中国品牌,宣介中国品牌,助力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的中国品牌,让品牌点亮中国!


       祝本届论坛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兴旺!


       谢谢大家!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